摘要
东北亚是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既有经济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东北亚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气候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问题突出。为实现东北亚可持续发展,需坚持发展与转型并举,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深化区域合作,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东北亚经济规模大,能源电力需求旺盛。2017年东北亚六国GDP总量约20.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25%∶2017年东北亚一次能源消费约2.9亿吨标准煤,用电量约34万亿干瓦时。预计到2050年,东北亚一次能源需求达到 29.1亿吨标准煤,用电量增长至6.4万亿干-瓦时。
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风险问题突出。2017年东北亚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91%。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导致气候环境问题突出。1990—2017年,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从58 亿吨增加到约130 亿吨,占全球比例从28%增加到 39%。全球细颗粒物浓度最高的31个特大城市中,有5个位于东北亚。部分国家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域外进口,能源安全风险较高。2017年,目本、韩国能源进口量约占能源总清费的93%和88%,且以域外化石能源进口为主。
区域合作基础良好,清洁发展互补优势明显,互联互通驱动力强劲。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监图,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不同流域水电具有互补性、水电和风电季节互补性强、各国电力负荷季节互补性明显。资源与市场互补优势显著,日本、韩国、朝鲜能源电力市场需求大、能源资源较为匮乏,俄罗斯、蒙古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本地需求较小;中国、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技术及资金储备。各国家和区域间电价差异明显,中国华北和东北、韩国平均电价是俄罗斯远东和蒙古的2倍,日本达到3倍以上。
清洁能源开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清洁能源占比和电气化率稳步提升。统筹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开发条件及各国能源电力发展规划,规划至2050年在东北亚重点开发俄罗斯远东水电,在蒙古、中国华北和东北、俄罗斯鄂霍次克海等建设27个风电基地,在蒙古和中国华北建设6个太阳能基地。2030年左右,东北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超过化石能源装机容量。2035年和2050年东北亚电源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5亿千瓦和28.9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分别达到69%和84%。随着能源转型不断深入,电动汽车、电制热制冷等领域电能替代比例大幅提高,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 70%,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将达到53%。
建设"三环一横"跨国输电通道,逐步形成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按照清洁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东北亚总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以俄罗斯远东和蒙古为主要电力外送基地,中国华北、日本、韩国和朝鲜为主要电力受入中心,建设"三环一横"跨国输电通道,形成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拓宽能源输送方式和途径,实现清洁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025 年,区域内跨国电力交换1175万千瓦。建设蒙古乔伊尔-中国河北、中国威海-韩国仁川和韩国高城-日本松江、中国辽宁-朝鲜平壤--韩国首尔、中朝云峰背靠背以及俄罗斯萨哈林-日本北海道5项直流工程。蒙-中、中-韩-日、俄-日实现互联。
2035年,区域内跨国电力交换 5975 万千瓦。建设蒙古乔伊尔-中国辽宁、中国山东-韩国釜山-日本京都、中国辽宁-韩国首尔 Ⅰ/Ⅱ俄罗斯粉拿河-中国河北、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朝鲜清津--韩国大丘以及俄罗斯萨哈林-日本东京7项直流输电工程。形成蒙-中-韩-日、中-俄、俄-日、中-朝-韩以及俄-朝-韩五大互联通道。
2050年,区域内跨国电力交换11亿千瓦。建设蒙古塔班陶勒盖-中国山东、中国山东-目本幅冈、中国蒙东-朝鲜开城-韩国光州、中国吉林-日本大版、俄罗斯勒拿河-中国山东以及俄罗斯鄂霍次克-日本长野6项直流输电工程。各国间互联通道进一步加强,形成"三环一横"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格局。
建设东北亚能源互联网,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到2050年,东北亚能源互联网建设累计投资3万亿美元,拉动经济增长;通过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动汽车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方面,到2050年,东北亚电力普及率将达到100%;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70%;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约2400万个。环境效益方面,东北亚能源互联网建设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降至10亿吨/年;有效减少气候相关灾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到2050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710万吨/年、氮氧化物500万吨/年、细颗粒物145万吨/年,提高土地资源价值139亿美元/年。政治效益方面,通过东北亚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并推动各国政策协同。加强政治互信;建立以清洁发展、互联互通为核心的地区能源治理新体系,促进地区融合发展,实现地区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