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EI > 目标 · 规划

为什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世界能源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资源紧张

资源紧张

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只能开采10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50多年。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的85%,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化石能源在生产、运输、使用各环节,对大气、土壤和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无电人口

无电人口

全球仍有8亿人用不上电,26亿人只能依靠木材、煤炭、动物粪便做饭取暖。

“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是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低碳能源、零碳能源。总的思路是:遵循从高碳向低碳、从低效向高效、从局部平衡向大范围配置的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

“两个替代”

能源生产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用的是清洁发电。

“一个提高”

提高电气化水平,增大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保障用能需求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费量。

“一个回归”

化石能源回归其基本属性,主要作为工业原料和材料使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一个转化”

通过电将二氧化碳、水等转化为氢气、甲烷、甲醇等燃料和原材料,破解资源困局,满足人类永续发展需求。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

战略体系

战略体系

路线图

路线图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

坚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两个替代”为方向,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加快建设跨国跨洲电力大通道,形成“九横九纵”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打造覆盖五大洲的“能源大动脉”。

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

全球能源互联网及各大洲能源互联网规划

亚洲能源互联网

加快开发中国北部、蒙古、俄罗斯清洁能源,向中国东部、韩国、日本送电;加快推进南亚、东南亚电网建设和区域内电网互联,接受中国、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清洁能源,满足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力需求;形成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区域电网联网格局。

东南亚能源互联网

加强各国电网互联以及与周边国家联网,统筹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形成区内紧密互联,跨区丰枯互济、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东北亚能源互联网

加快区内清洁能源开发,构建环渤海/北黄海、环日本海、环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横向联接蒙古南部至中国华北的“三环一横”跨国联网通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格局。

北美洲能源互联网

重点建设“两横三纵”骨干网架,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跨洲互济”能源发展新格局。通过美洲东纵、西纵通道,向南与南美电网互联,向西北经白令海峡与亚洲电网互联,向东北经格陵兰岛与欧洲电网互联,实现更大范围跨时区互补、跨季节互济。

南美洲能源互联网

开发北部亚马逊河流域水电、西部阿塔卡玛沙漠太阳能和南部阿根廷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推动各国电网升级和互联,构建“两横两纵”骨干网架,将清洁电力送至东南部负荷中心,形成“北水南送、南风北供、西光东输、水风光互补”能源发展新格局。

欧洲能源互联网

坚持洲内开发与洲外输电并重,建设坚强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形成大范围互联、经济高效、安全可控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洲内,加强跨国跨区骨干网架建设,支撑洲内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跨洲,推进欧亚非电网互联,加快引入北非、西亚太阳能,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清洁能源,实现“洲内北电南送、洲外高效接入、跨洲水风光互济”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非洲能源互联网

加快非洲大型水电、太阳能、风电基地和各类分布式电源开发,加强各国骨干网架和配电网建设,推进洲内跨国跨区联网,推动建设非洲与欧洲、亚洲电力互联通道,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广泛互联、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为非洲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阿拉伯国家能源互联网

坚持区内平衡和外送并重,加快开发区内大型太阳能发电、风电基地;强化国内互联,推进跨国联网工程,建设阿拉伯与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互联通道,形成“区内紧密互联、跨区高效配置、多能互补互济”的能源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