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9日媒体撰文指出,已走过十年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进入新阶段,中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不仅要促进大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也需从四方面推动更多“小而美”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落地。一是开展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中国可基于科学数据和模型帮助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识别风险来源、区域、行业,并提出应对措施。二是构建政府和有关机构合作机制。根据气候情景预测制定适应当地情况的气候适应规划。例如,中国已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可将相关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三是分享实际工作经验。调动中国及相关国家各方资源开展实际行动,加大在有关国家电力、水利、房屋、医疗等方面的投资和援助,提高其应对高温、干旱、降雨和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韧性。四是评估气候变化适应工作成效。全球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合作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有利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专家指出,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领域之一,开展气候适应方面合作、帮助共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气候适应能力,有望推动全球加速实现气候目标。(来源:Huan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