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1日媒体报道,能源基金会、绿色金融60人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日前联合发布《碳市场金融属性的发展与完善》报告指出,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重点排放单位已顺利结束首个履约期,履约率达99.5%。但我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还有待提高,且呈现“潮汐”现象,即履约期限前两月交易量占比达84.6%,远高于欧盟的42.5%。为充分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报告建议,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完善碳配额交易机制,设立适度从紧碳配额总量,探索一级市场配额拍卖制度,建立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另一方面要引入金融机构等非控排主体参与交易,推动碳市场充分发挥价格发现、流动性提供以及风险管理功能。一是引入金融机构等非控排主体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并规范其行为。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准入标准;在现有《碳金融产品》标准上完善并细化碳金融产品开发、实施和监管的相关标准指引。二是完善非控排主体参与碳交易市场监管机制。对相关机构主体分多空头寸、分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定期统计、监测和报告;对主体实施持仓限额、交易限额、大户报告等一般性风险管理政策,对套期保值、套利等交易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三是加快推进碳市场立法,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其中,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碳配额总量制定、分配、交易体系整体设计,并对控排企业履约情况进行监管;金融主管部门制定碳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并负责碳市场风险监管。(来源:B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