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提出7周年,进入加快实施新阶段

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3月29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成立7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表示,过去7年,合作组织大力推动项目加速落地,使得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加快实施新阶段。

据伍萱介绍,合作组织以我国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和电力互联项目。我国西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储能等一批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中-韩、中-缅-孟、埃塞俄比亚-海湾国家等一批跨国联网项目得到了相关国家的支持,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2015年9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3月,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成为我国发起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

7年来,合作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能源电力、气候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想,建立涵盖理论、规划、技术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提出“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一个转化”“三网融合”等创新理念,形成覆盖全球及各大洲能源互联网研究展望和清洁能源资源开发投资两个“1+6”规划体系,为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实施提供了一揽子方案和行动路线图。

如今,合作组织已在全球五大洲设立7个区域办公室,与中电建、三峡集团等会员单位合作建设65个重点国家代表处,组建非洲、西亚-北非、欧洲、中南美洲、东欧-中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等6个区域委员会和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俄罗斯、葡萄牙、墨西哥、巴西等20个国家委员会。

“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破解全球性的危机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伍萱透露,今年,合作组织将召开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主题活动,推动各方共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加强亚太地区电力互联互通

合作组织日前发布的《亚太地区电力互联互通机遇与展望》报告预测,2021-2035年和2036-2050年亚太地区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和3%,2035年和2050年电源装机总量将达到98.8亿千瓦和168.3亿千瓦。

报告认为,亚太电力互联互通是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与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力互联互通,能够实现优质清洁能源资源大范围共享,保障能源电力清洁、安全、经济、高效供应,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区域合作共赢。

具体而言包括: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重点加快东南亚、南亚、蒙古、中国西部北部、澳大利亚北部等水风光资源基地化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清洁能源,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超过70%;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重点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到205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超过60%。

合作组织发展局副局长张义斌表示,亚太地区的电力互联互通,是本地区继交通网、信息网之后的下一个互联互通重点。亚太地区的电力互联互通将会对区域的能源变革和清洁能源的大范围共享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的态势上看,亚太地区跨国的电力互联的规模在持续扩大。

据他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电网互联非常有历史,目前是以“点对网”送电为主,通过多回的220千伏和110千伏的线路向老挝送电,通过一回500千伏和两回220千伏向缅甸送电。南亚地区的电网以印度为主要枢纽,各国之间的互联也非常发达,在132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互联通道有12条,还有一些规划建设项目。合作组织也规划提出了一些项目,说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的互联。

他表示,接下来,合作组织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与志同道合的单位和机构一起,共同推动在区域规划对接、项目开发,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清洁能源开发、外送以及电网互联工程等展开合作。

中国国内能源建设成效突出

合作组织秘书局副局长陈葛松介绍,中国在国内的能源建设当中实现了三个成效突出:

首先是重大研究成效显著。在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涵盖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全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标准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电力发-输-配-用-储全环节的标准体系,也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方面的研究;在装备方面,我国已经培育了具备能源互联网全系列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清洁能源产能占全球60%以上。

从量上看,我国水电机组单机容量世界第一,已经投运的白鹤滩水电站已经突破单机容量100万千瓦;风电单机容量也是全球最大的,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也已下线;中国光伏巨头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也是世界最高效的。

第二是工程应用成效显著。在清洁能源领域,2022年底,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已经达到46%,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的装机分别达到4.1亿、3.6亿、3.9亿千瓦,均为世界第一。风电和光伏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分别达到了7.5亿千瓦、1.1万亿千瓦时,分别是2015年的4.4倍、5.2倍。在特高压方面,我国建成了17条交流、20条直流,总共37个特高压工程,总长度5万公里,绕赤道一周还要多。自2015年以来,我国累计输送的清洁能源超过3.5万亿千瓦时。

第三是清洁低碳的成效显著。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了2.55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0%,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十万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2亿吨。同时,我国通过清洁低碳实现了有效减少煤电需求,煤电装机比重从2015年的62%降到现在的43%,让全国的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了30%。

陈葛松认为,中国的经验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至于能不能给其他国际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支撑,还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但开放合作是实现能源安全发展的关键。“我们不能搞标准壁垒、技术壁垒,中国一定要走开放道路。我国也在推进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周边国家大概建了28回联网互联互通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