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建言亚洲气候风险定价及我国低碳发展途径

北京时间8月22日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与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于近日联合发布《亚洲气候风险定价》中文版报告,旨在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防范气候相关风险,帮助其把握潜在市场机遇。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增长,预计未来上涨势头仍将持续;相较于全球其他地区,亚洲国家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更易遭受巨额损失。报告强调,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同时带来挑战和机遇,亚洲企业和金融机构需做好应对相关风险、把握潜在机遇的准备。企业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开展气候风险分析,对自身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来降低损失风险;二是主动核算和披露碳排放信息,并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措施降低碳排放水平;三是主动将ESG评估(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估)纳入公司管理体系,并持续改善自身ESG表现。金融机构方面,一是将气候风险纳入机构风险管理和业务定价体系;二是积极调整高碳和低碳资产在投资业务中的占比;三是主动为高碳客户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帮助客户企业实现转型。

另据媒体报道,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于近日联合发布《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提出强化西电东送、产业转移等区域合作机制。蓝皮书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加强西电东送、产业转移等区域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助力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蓝皮书认为,西北地区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必然选择。西北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占地面积大、高能耗及高危行业,这样不仅可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还可缓解西电东送压力。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但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只能发展或承接占地面积小的产业,因此西电东送发展空间较大。(来源:Bjx、Cdm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