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客户端:这家中国NGO的研究建言连续5年被联合国采纳!一起来看今年的《政策建议报告》说了啥

“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坚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日前召开的202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上,中国代表公开表示。

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等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对当前的世界尤其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受到了多国代表的肯定和赞许。

会前,联合国经社部发布了《202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政策建议》报告(简称“《政策建议报告》”)。这并非联合国经社部第一次发布系列报告,其中,有一家中国NGO向大会提交的研究成果连续5次被纳入《政策建议报告》,它就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

3

提升我国在能源等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每年7月在纽约举办,讨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执行进展情况,是联合国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平台。

作为论坛重要参阅材料,《政策建议报告》对于促进联合国各成员国落实2030年议程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的《政策建议报告》有两个新特点,一是侧重建立评估与指标体系,聚焦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教育、性别、陆地生命等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联系,二是由联合国各区域委员会牵头编写相关内容,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本区域的政策建议,从而推进每个人都能获得价廉、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

在本届大会上,合作组织向会议提交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等研究成果,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拉加经委会、非经委和西亚经委会4个区域委员会采用并纳入政策建议报告。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局研究处处长张风营告诉本报记者,“相关研究表明,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这五大因素,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主要因素。其中气候变化因素影响将会愈来愈显著,成为全球性驱动因素。有关预测到了21世纪末多达20%的野生物种有可能将会因为气候变化面临灭绝风险。”

张风营表示,“在威胁生物多样性这个五大因素背后,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化石能源为主导不合理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重要根源,急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高度关注。”

这是2018年以来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关成果连续第五次纳入政策建议报告,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能源等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力促进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在全球落地实施。

报告采纳了我国NGO提出的哪些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策建议报告》多个部分采纳了我国NGO——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其中包括,在非洲地区,合作组织提出的“电—水—土—林”发展模式对于生态修复大有益处,建议各国采用光伏治沙、海水淡化等措施,促进生态修复和栖息地保护。

在亚太地区,中国能源互联网通过特高压电网将西部清洁能源输送至东、中部负荷中心,并且领先于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量。

在阿拉伯地区,利用光伏发电进行海水淡化,可增加生产生活淡水供应;在沙漠地区部署太阳能光伏板,能够促进荒漠化治理。

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建议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浪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储能和微电网,为海水淡化、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充足、可靠、绿色的电力供应;在小岛屿国家发展“光伏+储能”微电网项目,可将电费降低20%以上,促进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 

“《政策建议报告》是高级别政治论坛参会各成员国代表重要的参阅材料,供各国代表在部长级会议上研究讨论,并形成各国相关国家宣言。过去4年合作组织提交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倡议,均被纳入政策建议。这也标志着中国倡议已逐渐成为联合国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重要参考,对各国产生引领和指导作用,彰显中国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合作局综合处处长许石慧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