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麒麟学院平台直播的“2022中国虚拟电厂发展前景展望和商业模式分析”会议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正式发布《中国虚拟电厂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分析》(下称《报告》)显示,目前虚拟电厂(VPP)理论和实践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成套解决方案,虚拟电厂项目基本处于前期试点研究阶段。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运行局运行分析处处长冯利民介绍:“VPP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和监测控制技术,实现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资源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对外表现为一个可控电源。”
也就是说,虚拟电厂既可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和调峰等辅助服务,又可作为“负电厂”通过负荷侧响应以配合系统填谷;既可快速响应指令、配合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并获得经济补偿,也可等同于电厂参与容量、电量、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获得经济收益。
进入2022年,随着分布式风光发电、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高速增长,虚拟电厂将此类资源聚合起来并协同优化,不仅能够参与电网运行和市场交易,同时还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报告》显示,各国针对虚拟电厂发展各有侧重。其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以聚合分布式电源为主;美国以可控负荷为主;日本以聚合用户侧储能和分布式电源为主,计划到2030年部署超过2500万千瓦;澳大利亚以聚合用户侧储能为主,特斯拉公司在南澳建成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电池VPP。
从国内看,我国VPP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机制不甚健全,项目以研究示范为主并由政府引导、电网实施,且普遍聚焦于需求侧响应模式。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对全球93家VPP企业的调研结果,截至目前VPP企业商业模式不清晰,实现盈利尚存较大难度。
《报告》分析了7项我国发展虚拟电厂的必需性:海量分布式能源调控的需要、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的需要、调峰负荷潜力挖掘的需要、完善电力市场的需要、分布式新能源监管的需要、争夺全球 VPP 产业话语权的需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从政策环境来看,近年来诸多省份在政府引导下,由两大电网开展系列示范项目,并以参与需求侧响应为主要运营和盈利模式,持续推进VPP发展。各地已普遍出台辅助服务市场政策,引导VPP参与系统调峰调频,在此背景下,各示范项目积极主动探索市场化运营、创新可行商业模式,有望带动国内VPP快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