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20日媒体报道,国家气象局日前发布我国首份温室气体观测网名录,标志着经过近40年的建设,国内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基本建成,将有力提升我国气候变化监测评估能力,持续为“双碳”行动提供数据支撑。据悉,该名录包含60个高精度观测台站,覆盖全国主要气候关键区,观测要素涵盖《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等7类温室气体。据统计,我国最早于1982年在北京上甸子进行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于1994年在海拔3816米的青藏高原上建立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此后,地面气象观测网长期稳定运行,气象部门持续深挖观测数据价值,推动我国温室气体标校溯源能力大幅跃升,相关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与国际接轨,并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成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联合国文件制定出台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气象部门成立了国家级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且在多个省份设立分中心,并依托观测资料建成我国碳中和行动有效性评估系统,能够准确区分全球、区域、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自然碳通量和人为碳通量。(来源:Xinhuanet、China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