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推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是危机的重要根源, 要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世界亟需一场清洁低碳发展为核心的能源电力革命。”10月14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副秘书长程志强博士参加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文明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时表示。

围绕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论坛分享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民生福祉改善与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成就,推动相关领域交流合作,为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程志强博士认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需要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考虑、协同治理。能源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紧密相关。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对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物入侵也产生重要影响,是导致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原因。2019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了38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5%;化石能源燃烧和薪柴使用产生了全球90%以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85%的细颗粒物,是酸雨和雾霾等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程志强博士表示,清洁能源是联系气候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色纽带。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开发的规模与速度,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将从源头上消除碳排放,推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促进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实现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推动以清洁化、电气化、互联网为根本方向的能源电力革命是个关键,核心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促进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提供了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将加快能源生产侧清洁替代,推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打造清洁能源为主体的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将加快能源消费侧电能替代,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和以电制氢等,打造电为中心的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将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优化配置,发挥特高压输电关键作用,推动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全球互联互通;将推广生态修复和濒危生物保护,利用清洁电力实施海水淡化、植树造林,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控系统、旱季机井供水等工程;将加速技术和机制创新,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支撑。总体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从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栖息地破坏、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修复等方面全面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程志强博士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旨在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立五年多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已在全球设立7个区域办公室和65个国家代表处;建成非洲、欧洲、中南美洲等6个区域委员会和16个国家委员会;会员总数达到1230家、覆盖134个国家;与联合国有关机构,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以及重要国际和区域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签署48项合作协议,打造了遍布全球的交流合作平台,成为推动全球能源、气候、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