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碳中和研究系统专著—— 《中国碳中和之路》在京举行首发仪式

“2060碳中和”路在何方?7月15日,我国首部碳中和研究领域系统性专著——《中国碳中和之路》首发仪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本书首次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的路径举措与综合方案,兼具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开辟出一条技术成熟、经济高效的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

1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出席首发仪式并致辞。他表示,《中国碳中和之路》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国一盘棋”,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实际情况,以能源转型和电力转型为核心,明确提出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两个基本措施,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体系框架、关键节点与重点举措,是一部能够指导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企业制定碳中和路线的重要参考书籍,是引领读者探求中国低碳发展道路的榜样。

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在首发仪式上表示,合作组织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等重要指示精神,于今年3月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各领域调研和进一步研究,形成了《中国碳中和之路》。本书首次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和根本依托的碳中和思路与方案,首次提出科学、系统、可行的全社会碳中和路径与举措,实现了从目标理念到实际行动的跨越,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碳中和共同行动。

《中国碳中和之路》创新性地提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即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能源生产清洁替代、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实现“双主导”“双脱钩”(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消费电能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建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零碳可持续能源体系。

《中国碳中和之路》认为,立足我国电力和能源装备与工程技术优势,中国能源互联网碳中和路径以深度清洁替代作为能源生产领域脱碳核心,以深度电能替代作为终端能源消费领域脱碳核心,以电制燃料和原材料将二氧化碳从减排负担变成高价值资源,具有能源系统投资少、边际减排成本低、清洁发展带动力强等突出优势。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能够创造社会福祉累计约1100万亿元,相当于1元能源投资能够获得9元的社会福祉。

《中国碳中和之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能源生产、工业、交通、建筑等主要碳排放领域排放现状、发展趋势、技术方向与减排潜力,提出清洁替代、电能替代、能效提升、电网互联、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脱碳举措,覆盖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此外,本书量化评估了各类低碳技术发展趋势和成本效益,提出了包括六大领域、30类技术的碳中和技术体系,以及一揽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2

本书由国网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国网英大传媒总经理孙盛鹏出席首发仪式并表示,《中国碳中和之路》共九章、约33万字,中国电力出版社抽调骨干编辑组成专业团队,对全书框架、体例、文字内容、数据来源、引用文献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编辑加工,完成了出版工作。

首发仪式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本书主题展开研讨交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表示,《中国碳中和之路》全面准确地分析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阐明了能源电力行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无论对国家展开碳中和顶层设计、还是相关行业企业做好发展规划都极具指导价值。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云表示,本书秉持了合作组织研究起点高、格局大、为能源行业和企业提供优良解决方案的传统,出版的非常及时,三峡集团愿结合本书提供的路线、措施、方法,在加快推进碳中和的道路上开展更多实践探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表示,距离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还有不到40年的时间,本书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论述,期待全社会都共同参与到这场深刻的系统变革中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表示,合作组织作为我国在能源领域成立的首个国际组织,一直坚持以全球视角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本书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突出,极具战略眼光和政策参考价值。

据悉,合作组织近期还出版发行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电力数字智能技术发展与展望》《用电技术发展与展望》四项研究成果,并计划于年内出版发行《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