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召开成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

3月26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简称“合作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成立五年来发展情况与所开展的工作,宣介近期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等研究成果,并答记者问。

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合作组织于2016年3月29日正式成立,是我国发起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合作组织以“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宗旨,“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使命,“推进‘两个发展’、建设‘一权两力’一流国际组织”为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GEIDCO成立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他表示,合作组织坚持将服务国家大局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结合,将国有企业优势和国际组织特点相结合,将中国主导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在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唱响“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在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3次对合作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能源署、国际水电协会、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等国际组织,非盟、阿盟、东盟等重要区域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机构负责人高度赞扬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成绩和合作组织工作。

伍萱表示,五年来,合作组织面向全球传播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举办50余场重要国际会议和500余场宣讲活动,相关会议纳入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庆祝联合国成立75周年活动等重要议程,成为传播中国方案、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合作组织开展了百余项课题研究,面向全球发布50多项创新成果,出版发行50多本中、英文专著和报告,在政府、企业、学术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大力推进智库建设,开发了涵盖能源电力、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经济产业等领域,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区域和国家的综合数据库和基础研究平台,建立了包含理论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关键技术、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体系,创办并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学术期刊。积极推进国际能源项目合作,建立重点项目库,遴选提出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和110个跨国跨洲联网工程,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取得突破,中-韩联网项目完成预可研,中-缅-孟联网项目成立政府间联合工作组,合作组织与埃塞能源部、海合会互联电网管理局签署埃塞与海湾国家联网项目三方合作协议,全球能源互联网项目进入落地实施新阶段;借鉴“互联网+”模式和平台经济理念,建成了世界首个集项目推动、交流合作、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能联全球”网上发展合作平台,于3月23号正式发布;针对最不发达国家重大项目缺资金、缺市场、政府担保能力有限的困局,创新提出“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得到非盟、联合国非经委、非电协、非洲五大电力池和许多国家政府、企业、机构的积极支持。

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程志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GEIDCO全球工作网络和对外交流合作有关情况。他表示,目前合作组织在全球设立7个区域办公室和65个国家代表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成非洲、西亚-北非、欧洲、中南美洲等4个区域委员会和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刚果(布)、俄罗斯、葡萄牙、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11个国家委员会,全球体系架构初步建成。合作组织会员达到1157家、覆盖132个国家,国际会员比例超过50%,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8家,涵盖能源、电力、信息、金融、科技、气象、环保等多个领域。合作组织成立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咨询(顾问)和技术(学术)委员会;创立全球能源互联网金融、装备、大学、智库四个专业联盟,成员达到192家,覆盖30多个国家,组织开展了近40场联盟活动。合作组织与几内亚政府共同倡议成立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为非洲国家政府和全球企业机构搭建政策对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在非洲落地实施,目前已有20个国家和100家国际知名企业机构申请加入。

程志强表示,成立以来,合作组织与联合国经社部、环境规划署、人居署、气变公约秘书处、高代办、世界气象组织、教科文组织等重要机构,亚太经社委、西亚经社委、非洲经委会、欧洲经委会、拉加经委会等五大区域分支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机构和高校开展深入合作,累计签署48项合作协议,已初步形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与查塔姆研究所、世界气象组织、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国际水电协会、英国皇家工程院、世界能源理事会、东盟能源中心、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等高端智库和一流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区域能源电力互联互通、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外送等领域定期开展交流与联合攻关。

据了解,近日合作组织在京举办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发布三项研究报告,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副院长黄瀚、副院长李隽先后介绍了三项报告的主要内容。

合作组织研究提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立足国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两个替代”),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能源零碳革命引领全社会加速脱碳,实现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开辟一条速度快、成本低、效益高的中国碳中和之路

《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阐述了以加快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为主线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以能源零碳革命带动全社会脱碳的减排思路,提出“尽早达峰(2030年前)、加速脱碳(2030~2050年)、全面中和(2050~2060年)”的三阶段减排路径,提出包含八项重点行动、六大领域关键技术、六大政策机制的具体方案。《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推进“两控两化”的碳达峰重点举措,即通过控煤炭总量、控油气增速,加速清洁化、高效化发展,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全社会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提出我国2030年能源结构、清洁能源开发布局、电网发展等规划方案以及2060年能源战略格局,为能源电力行业落实碳减排目标提供了行动路线图。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瞭望》新闻周刊、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气象报、中国电力报、《财经》杂志、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香港经济导报、澳门月刊(澳新社)、澳门濠江日报、乌鸦校尉、能见等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