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期间,低碳电力如何发展?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美国环保协会(EDF)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举办了《中国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9》(以下简称“报告”)线上发布会与研讨会。会上,来自政府、学界、行业和企业的多位大咖回顾并展望了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情况。
基于此,我们总结了大咖们在会上的发言,并集结成“‘十四五’低碳电力发展”系列文章,按话题内容梳理了专家们的观点。本文为全球气候治理篇,将展示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从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广阔视角指明“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内实现低碳发展的潜在路径。
(以下内容根据会议资料整理,未经嘉宾审定)
Q1: 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进行气候治理?哪些针对电力系统?
气候变化是比新冠肺炎疫情更为深层次的危机,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共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8年10月8日在韩国仁川发布《IPCC全球升温1.5℃ 特别报告》后,全球推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越来越强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全球121个国家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由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能源的转型,特别是电力系统深度脱碳的趋势越来越紧迫。这是因为,电力行业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部门,而2050年能够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或近零的深度脱碳的电力体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而即便是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也不例外。
在美国,市场在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近十年来,美国每年平均淘汰约900万千瓦以上的煤电机组,去年新能源消费已经超过煤电。即使没有联邦政府的减排措施,美国从2005年到2019年CO2的排放已经减少了14%。预计到2030年,美国的CO2排放将下降25%。如果考虑各州和城市所采取的相关措施,2030年碳排放能下降37%;若能采取更严格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到2030年,可以减少49%的CO2排放。
Q2: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正在面临哪些挑战?
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历史的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逐年降低,竞争力越来越强,以煤电为主的传统能源面临巨大的挑战。商业化的竞争环境让企业更倾向于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替代高碳的煤电。在国际环境气候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很多金融机构和大企业都在更新他们的气候政策,大量银行和投资基金都宣布不再向煤炭和煤电等高碳排放的行业投资,而且掀起了撤资的行动。
Q3: 全球气候治理对于中国电力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
到2050年,电力系统基本要实现近零排放,全景尺度的低碳转型。在电力近零排放的基础上,要推动终端消费部门和终端能源消费量的电能替代,扩大终端用电比例,用清洁电能取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利用,促进整个经济的低碳发展。因此,从长期看,电力的总需求会持续上升,对电力低碳的需求会长期存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研究提出,到205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要提升到50%,以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50%的目标。电力的增长和清洁电力比例的提高,给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空间和市场。此外,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氢能的终端利用,都对清洁低碳电力发展有促进作用。国内的电力行业要顺应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趋势,打造低碳核心竞争力,同时放眼未来,打造近零排放的深度脱碳的能源体系,展现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