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5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走进特高压,走进全球能源互联网”采访活动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新闻发布会在天津举行。10余家中外媒体兵分两路,实地采访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天津南变电站、中新天津生态城等能源互联重点工程。
在为期两天的采访中,记者目睹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远离用电负荷中心的清洁能源被瞬间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近距离体验了能源互联的智能、便捷与高效,感受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带动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世界能源转型中注入的新动能。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旨在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为中心、全球配置的能源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推动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特)网融合发展,打造能源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5月5日,合作组织秘书长王益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和最好载体。“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能源和需求分布不均衡,但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互补性强。“通过能源电力互联互通,有利于增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平发展,有力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合作组织传媒会展中心主任李宝森介绍:“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合作组织将与有关区域性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区域电网互联规划研究,努力推动中国和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工程。”
根据合作组织规划,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加快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北极、赤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特高压是电网互联重要支撑
特高压作为电力科学技术与电力工业的重大创新,是承载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物理载体。从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特高压电网发展工作至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特高压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和标准体系,并实现大规模运营的国家。
5月4日下午,记者随采访团到达特高压天津南变电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津南变电站是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终端站”,是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中间站”,于2015年1月16日核准,2016年11月24日投运。“作为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输电通道,不但可以有效防治京津冀地区严重雾霾,还充分发挥大容量、远距离、多落点以及网络功能优势,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建成“六交七直”13项特高压工程、在建“两交七直”9项特高压工程,已投运和正在建设的特高压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分别达3.5万公里、3.6亿千伏安,成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大通道。另外,特高压在世界多个地区得到应用。2015年,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样板工程高效消纳新能源
5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我国第一个城市区域大规模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集中体现了智能电网的技术和功能,并已成为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的样板。